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修改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粤冀商 >> 冀商文化
 在粤冀商
 
冀商文化
企业动态
天下冀商
 
 
 
  冀商文化
 

冀商投资办学的百年热潮

上个世纪初叶,老呔帮在东北商界称雄一时,每年光从东北汇回冀东老家的款项即达数千万银元,这笔钱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被商人们用来捐资办学,教育的发达使得冀东这片古老的土地在百余年间培养出了灿若星河的名人志士。
■洋学堂的文明戏
“五四”之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呼声高涨,这股风潮很快也波及到了冀东的乐亭县。当时,乐亭县还没有女子中学,有鉴于此,京东刘家的刘毅侯就决意创办一所女子中学,他在家族里集款20000银元,于1931年在刘家庄园创办了尚义女子中学,刘毅侯兼任校长,这是乐亭县的第一所女子中学。
据82岁的刘家后人刘益旺老先生回忆,“尚义”二字的由来,是取“尚义勇为”之意。学校顺应时代潮流,教授最新知识。教师都是自平津高薪聘来,教学质量很高。学校的女学生一律穿制服,黑裙子,白袜子,圆口偏带布鞋。当时农村姑娘多梳一条大辫子,剪发还不普遍,尚义女中的学生也大多如此。农村人们总是习惯于旧传统的叫法,把学校叫作“洋学堂”,把学校的教员叫作“大洋教习”,把新式学校的学生统称为“大洋学生”。
那时的女学生时兴演时装话剧,叫作演“文明戏”。每逢演出,总会引得四邻八乡的农民们像赶集一样前来观看,并发生了一件震动乡里的“新鲜事”―――刘家的一位大小姐曾经上台演过戏。当时在农村里,对唱戏普遍存有偏见。作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宅门”,刘家的老太太就从来不看这种文明戏。说唱戏是下九流,即使是女学生演文明戏也不好,刘家的姑娘去演戏她就更不赞成了。一次,刘家的一位小姐参加学校的演出,学校老师还特意到内宅面见老太太,做了不少思想工作,加上别人的说情,老太太才勉强点头同意。
这所当地有名的女子中学一直坚持办了12年,到1943年,因日伪军的骚扰被迫停办。从这所学校毕业的250多名学生,有的投身于抗日战争,有的参加了教育工作。在当时的冀东,尚义女中开创了女子教育的先河。
■美国将军当过“家教”
当时许多经商致富的“老呔们”,除了在家乡投资兴学之外,还非常热衷于聘请名师大儒作为自己的“家塾教师”,这在京东刘家尤为突出。
刘家以经商起家,在清末又读书求仕,因为刘家历代都非常重视子弟读书,尊师重教成为家风。当时刘家的各堂都聘请名儒为家塾教师,对家塾教师的“束(即薪金)”是相当丰厚的,此外还要供吃小灶、吃点心,有的甚至还供着抽大烟。据刘益旺先生回忆,当年教他们的是一位清末的秀才,每日三餐都是由刘益旺的父亲陪着在客厅吃。当时他们的启蒙读本已经不是“百家姓”了,而是新式的“国文”。老师在刘家的地位显然是很高的,后来有的堂更给子弟聘请外国教师。像贞合堂刘坦就给儿子刘应熙请了一个美国人教英文,这个叫魏德迈的美国人后来成了名人,在二战中成为美国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将军,抗战胜利后还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来华,后来在北京时他见到当年的学生还非常热情地打招呼。
■商人办学的热潮
商人们的尊师重教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自清末开始,中国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列强分割,国将不国。一些官员和有识之士都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文化,走教育救国之路,废科举、办学堂成为一股潮流。在此影响下,以京东刘家为代表的老呔帮也开始大举兴办新式学堂。
老呔帮的商人们都是贫寒出身,不少人是文盲,有的只读过一两年私塾。在经商实践中,都深切地感到没有文化的苦处,因此他们在经商发迹之后,纷纷立下誓愿,决心捐资办学,让故乡的子孙后代不再受没有文化之苦。商人刘临阁在他的自述中这样写道,“阁自幼酷爱学习,因家贫未能如愿,造成终生遗憾。小子愿将所赚之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兴办学堂,造福乡民。我宁愿为社会做贡献,不为儿孙当牛马。”大商人武百祥也提出,“公益要丰,私用要廉,捐资办学,培养英才。”
在清末,出现了富商士绅兴办新学堂的热潮。1904年,刘家的刘星辉和刘炬在县城兴办刘氏私立第一中学堂,开乐亭县私人办学之先河。
当地最早的一所私立小学是刘家在1915年建成的刘氏私立完全小学校(后来日伪政府将其改名为亲仁小学)。在当地这是一所开办最早设备最完善的私立小学,备有阅览图书室、仪器室和成绩展览室等。“九一八”事变后,学校对学生进行救亡教育,在礼堂正面悬挂岳飞手书“还我河山”,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树立挽救民族危亡的大志。
这所学校治学严谨,吸引了大量外村甚至外县学生前来就读,周围昌黎、滦县的学生也都慕名而来。从这里也走出了许多栋梁之材。如刘益旺的二哥刘益焕,后来成为留英博士、中科院的著名科学家,留美高级工程师、原包钢的厂长魏兆融也毕业于此。这所学校一共办了30多年,毕业学生1000多人,到1947年被迫停办,校址也被拆毁。
民国年间,乐亭掀起了商人捐资办学的热潮。其中著名的有:刘家在家乡刘石各庄兴办的亲仁小学和尚义女子中学;商人刘临阁独资兴办的育英学校;商人王执中出资兴办的进修初级中学;由商人武百祥和赵禅堂合资兴办的百善小学。
到上世纪30年代初,乐亭县的商人们在家乡捐资办起了164所中小学(其中初中3所),遍及城乡各地,为家乡的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到解放前乐亭全县有4720名大专毕业生、76名留学生,其中绝大多数都在这些学校受过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在冀东一带,乐亭县素有“文化县”之称,这与当年商人捐资办学是分不开的。只有不到50万人口的乐亭,在解放后走出了9位院士、20多位将军,其他行业的专家精英也是数不胜数。
■文商并举的办学方针
商人办学有一个特色,他们关注的并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商人更关注如何为自己的商号培养高素质的经商人才,文商并举可谓商人办学的一大特色。
这些商人开办的私立学校,大多增设有专门班次和职业课程来学习商业经营。其中,由京东第一家刘家开办的亲仁学校,最早增设商业班。百善学校的办学经费由武百祥和赵禅堂主持经营的同记商场、同记工厂和大罗新的盈利分红中提取,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到上述商场、工厂习业,从而提高了职员的素质。商人刘临阁创办的育英学校,规模越办越大,居全县之首,后来还增开了商职中学班。
从这些学校学到一些基本的商业知识后,不少当地的青年人都选择去东北学习做生意。老呔帮在东北的商号普遍有一个习俗,招聘员工首先从家乡挑选。在京东刘家的益发合里,历来是以乡土、亲友、师徒关系来维系。在用人上的不成文的规定是,掌柜的必须是本号“年轻的”出身;招收学买卖的,又必须是昌滦乐三县的,特别是乐亭县闯关东的雏把式。住过别的商号或是干过其他工作的叫“二把刀”,则一概拒用。因为这些雏把式都是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可塑性大,而且都来自冀东,非亲即友,便于团结,更便于把他们培养成理想的商人。因此,这些商人在家乡办学时普遍重视对商业知识的教育,正是着眼于培养“老呔帮”的接班人这一考虑。
相关阅读
冀商是如何“炼”成的
◎“年轻的”
在旧社会想进入商号学买卖是不容易的,首先要有介绍人,还要有铺保。那时管学买卖的年轻人叫“年轻的”。一般来说,一个“年轻的”要经过3年的学习才能成为正式的店员,相当于学徒和练习生。在这期间,每天天不亮,“年轻的”就要起来内外打扫,还要给掌柜的温床叠被、点烟倒水、打洗脸水、倒尿盆等等。开业后还要上街送货。如果是粮店和钱庄的“年轻的”就更不容易,更要找着送沉重的米袋和钱袋。晚上还要等大伙都睡下以后,他们才能睡,真是辛苦至极。
当时学买卖的很多,人们为了学好买卖,取得掌柜的好感,都拼命往好里干,每天争着干活。有的人怕早上轮不到笤帚,就临醒前把笤帚藏起来,以免到时抓瞎。就是吃饭也比别的行业吃得快,如果吃得慢,就有可能被辞退。除了这样干杂活和小心翼翼地生活,就是正常的业务学习和训练,主要是学习接待顾客和打珠算两项基本功。
因为商人讲究和气生财,所以学买卖先学招待顾客,然后学习对待顾客的态度和方法。所以说一个科班出身的商人要吃很多苦,也经受过严格的训练。
◎“吃劳金的”
三年之后,合格的“年轻的”可以升为“吃劳金的”,也就是普通的职员或店员,他们不参加店里的分红,在企业盈利时可以享受年末双薪的待遇或得到奖励。
◎“掌柜的”
一些干得好的店员则有望几年后提升为掌柜的,叫作“放份子”,当了掌柜的也叫“吃了份子”,即可以参加店里的分红。
◎“领东掌柜”
一些具备商业天分的年轻人,经过这段漫长的磨炼,最后有望登上“领东掌柜”的宝座。领东掌柜是财东在商号里的代表,相当于总经理,权力最大,握有运用资金和人事大权。对于旧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能成为一个大商号的“领东掌柜”是一个极为神圣的宏大理想。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 广东省河北商会 Copyright @ 2008 gdhbsh.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办公室电话/传真:020-86379788   商会邮箱:gdhbshmsc@126.com   联系人:王小姐18802002949
商会秘书长:孙志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203号河北大厦302室  邮编:510405  粤ICP备14016790号